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时正常,有时异常的精神病人。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民事法院应当根据法医精神病学鉴定结果或者医院的诊断、鉴定予以确认。在没有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指群众认定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来确定,但应当对当事人的利益无异议。因为这时他具有与正常人同样的行为能力;而在其发病期间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接下来就由深圳律师会见网为您讲解关于间歇性精神病人是否有民事行为的区别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间歇性精神病人立遗嘱是否有效
间歇性精神病人属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其精神进行正常时具有企业正常民事责任行为管理能力,在此活动期间所立遗嘱可以有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主体行为能力人或者通过限制民事经济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明确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就是无效,依照被继承人是否需要具有遗嘱能力,可以将自然人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有遗嘱能力发展的人,另一类是无遗嘱能力不同的人。遗嘱是民事法律问题行为,有遗嘱能力培养的人我们必须同时具有中国相应的民事行为管理能力。根据国家规定,公民在订立遗嘱时应当更加具有一个完全民事行为分析能力,在订立遗嘱时是无民事行为研究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不具有遗嘱能力,所立遗嘱无效。
二、间歇性精神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间歇性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具有正常的民事行为能力,在此期间所做的遗嘱有效。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应被视为正常精神状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因健康状况精神异常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患有聋、哑、盲等身体疾病的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和立遗嘱的能力。只要遗嘱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不违反生理规律,其有效性就应得到承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法律概念,在诉讼中,不能以医学概念替代法律概念。从法律规定来看,精神病人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间歇性精神病人不能单纯的划归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果是八岁一下的未成年人不论是否为精神病人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者,不是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岁至十八岁之间的未成年人不论是不是精神病人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间歇性精神病民事责任怎么界定
如果神经病人犯罪时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判刑。如果属于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需要判刑,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实施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间歇性精神病所立的遗嘱是有效,但是必须是在其具有行为能力时才可以订立遗嘱。一旦间歇性精神病在发病时被认定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其订立的遗嘱依法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上就是深圳律师会见网为您讲解关于间歇性精神病人是否有民事行为的整体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类似的法律问题,还是请深圳律师会见网为您做一对一的讲解。
深圳律师会见网深度解析:羁押必 | 审判阶段回避的决定复议规定是什 |